/资讯中心/趋势研究/人工智能重构下的金融场景

人工智能重构下的金融场景

发布时间:2019-08-08 分类:趋势研究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在迎来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和全面引导。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一经发布,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


历经电子化、移动化的发展过程,金融科技已经进入由ABCD(即AI、Block Chain、Cloud Computing、Big Data)为基础的2.0时代。作为金融科技新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推动金融向智能金融转变。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智能金融将会提供更加丰富、便捷、个性的服务。这不再是对金融行业的局部提升,而将会是对金融服务的重新想象和重新构造。智能金融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的产物,它依托于无处不在的数据信息和不断增强的计算模型,提前洞察并实时满足客户各类金融需求,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重塑金融价值链和金融生态,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改变了金融触达用户的成本和效率,提高了金融产品的可获得性,人工智能推动下的智能金融则有以下特征:

第一,深刻理解用户,金融服务更个性化、定制化。“个性化”不再仅限于客群层面。基于海量的客户信息数据、精细的产品模型和实时反馈的决策引擎,每一个客户的个性数据将被全面捕获并一一反映到产品配参和定价中。所有的产品不再是为了“某些”客户提前设计,而是针对“某个”客户实时设计得出,实现产品服务的超级个性化。例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明星金融产品是标准化的支付以及货币市场基金,随着智能金融的发展,相对个性化的互联网信贷产品目前增长迅速。未来,更为个性化的智能投顾、智能投研必将空间巨大。

第二,更加接近金融的核心,风险定价与管理的效率极大提高。金融的本质是跨期的资源配置与价值交换。金融机构(体系)存在的意义在于针对资源跨期配置而产生的不确定性(风险)如何定价与处置(管理或分散)。智能金融以大数据和算法为基础的反欺诈和风险管理技术实现从滞后、被动、局部到实时、主动和全面的风险管理,更好地理解间接融资体系下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还款意愿或直接融资体系下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与风险承受意图。

第三,实现技术驱动的商业创新。智能金融时代,技术将真正成为核心驱动力,技术驱动商业创新的影响力及范围会进一步扩大。“技术+”成为终极演进规律,会在一定程度上颠覆原有商业创新逻辑,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模式创新到技术时代的应用创新,使技术在应用层面进一步得以价值深挖。技术和产业链全面深入结合,带来应用层终极变革。

第四,扩展服务边界,推动金融包容性发展。人工智能降低了金融服务的获客、运营、风险管理成本,提升效率,扩展服务边界,最终将金融服务推向新的高度,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成为未来金融服务的新标准:随人,随需,随时,随地。

在实际应用上,人工智能、大数据作为智能金融的核心,与场景紧密结合,形成商业化的技术应用,推动金融机构将线上、线下的流量高效地转化为资金和资产,提升资产与资金的流通和匹配效率,更好地服务于普惠金融。

金融场景的应用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用户交互环节,例如线上完成的申请、客服等;第二个层面是业务逻辑层面,即反映金融本质的环节,例如风控判别、流动性配置、风险定价等;第三个层面是后台运营层面,例如核保、审批等环节。随着人脸、语音、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等应用在金融业的深化,智能金融的应用将不断向各细分场景渗透,并朝着提升业务效能的方向进步。